摘要:其中一种情况是即便需求旺盛,但原材料的紧缺会制衡产业发展,这时候原材料话语权更重,2021年的光伏产业便是如此,硅料理所当然成为了主角。 ...
作为对比,当年全球新增装机量不过15GW。
通威股份净利润环比下跌的原因可能是因成交量和电池片出货量下滑。新年伊始,又到了企业公布业绩的关键时期。
维科网光伏认为,2021年四季度硅料平均成交价格在230元/kg以上,明显高于三季度。但其它硅料巨头,例如大全能源、新特股份等,四季度归母净利润有望保持环比增长。通过上机数控的业绩预增公告,也基本可以预判隆基和中环股份在四季度的业绩表现,毛利率肯定有所降低。但前两者的变量在于,隆基股份的主要营收来源,已从硅片变为组件,中环则是在G12硅片上拥有明显优势,其G12硅片市占率超过90%。此举让其从2020年就开启了业绩暴走模式,成为了光伏黑马。
2021年,光伏产业在硅料价格上涨中砥砺前行,依然取得了不错成绩。通威股份:2021年归母净利润80-85亿元 同比增长122%-136%在2018年531新政后,我国光伏产业一度进入了蛰伏期,下游需求降低,上游产业链也遭到了巨大打击。在许多地方太阳能仍然是成本最低的发电来源,但由于利润微薄,正在重新谈判购电协议。
光伏价格的持续下跌趋势已经结束在许多太阳能分析师的记忆中,太阳能系统硬件的价格首次在这个价格持续下降的行业中上涨。所有用于制造太阳能组件的商品材料都面临价格上涨压力,包括多晶硅、银、铜、铝和玻璃。即使在2021年这另类的一年里,太阳能扩张仍在继续。根据前三个季度的结果,分析师们估计美国2021年将部署19吉瓦的公用事业规模太阳能和近4吉瓦的分布式太阳能,这两类太阳能的装机都创下了美国历史记录。
进口关税拜登和特朗普政府至少在一件事上达成了一致:维持对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在内的中国商品的贸易制裁。除了2021年预计在美国部署的23吉瓦外,研究机构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公司(S& 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还预测2022年将有44吉瓦的光伏投入使用,与2021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
因此,开门黑对2022的光伏产业并没有影响,毕竟在2021年的3月份,光伏企业股票也经历过一次大幅调整。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我国在2021年发布多个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其中整县推进等政策更是直接促进了光伏产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后续光伏装机量提高埋下了伏笔。其中,在2021年火爆的光伏产业指数大跌4.77%,遭遇开门黑。维科网光伏认为,连续两年表现火爆的光伏产业,并不会在2022年停下脚步,而是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产业发展方面,2020和2021年,我国光伏产业先后经历了光伏玻璃和硅料暴涨的烦恼,让上下游产业链都体验到了供应链错配带来的后果,对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也更为重视,相信有望在平稳发展中实现降本增效。千亿光伏企业如此表现,与2021年的高歌猛进形成了强烈反差,甚至让很多光伏人质疑,光伏产业是否会在2022年遭遇更大危机。在后PERC时代,我国光伏企业继续保持对先进电池技术的关注,传统豪强已完成对TOPCon电池的布局,今年有望实现大规模量产;后起之秀则更重视异质结电池,先后公布异质结电池及组件生产项目计划。欧洲市场已交出亮眼成绩单,2021年欧盟27个成员国的光伏新增装机量约为25.9GW,同比增长34%,今年势必会更上一层楼。
在转换效率更上一层楼后,光伏发电竞争力势必会进一步提高,让光伏产业迎来新的发展高峰。海外市场表现更加惊人,第二大光伏市场美国重回《巴黎协定》后,也在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2021年新增装机量有望突破20GW。
不过在新年首个交易日,A股未能走出开门红。1月4日,A股迎来2022年第一个交易日。
待海运价格回归理性后,我国光伏企业有望在2022年交出更亮眼成绩单。三大指数在开盘后均高开低走,最终上证指数收于3632.33,跌幅为0.20%。图片来源:同花顺千亿光伏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市场方面,2021年我国在硅料价格大涨的背景下,前11月光伏新增装机量依然保持同比增长,在今年硅料价格下滑后,新增装机量肯定会继续保持增长,甚至很有可能超出市场预期。其中隆基股份下跌1.55%、大全能源下跌1.53%、晶澳科技下跌2.27%、中环股份下跌4.02%、通威股份大跌5.43%、阳光电源大跌7.13%、正泰电器大跌7.44%、天合光能大跌8.52%、福斯特大跌9.10%、福莱特跌停。竞争力方面,我国光伏企业在前几年抓住PERC电池技术的机遇,极大地提高了光伏发电竞争力
开发长寿命、高安全的BIPV光伏构件、光伏瓦;逆变器:开发基于宽禁带材料及功率器件、芯片的逆变器。值得注意的是,《计划》在制造技术及应用领域内容中,均涉及BIPV、光储直柔等建筑光伏相关概念,例如,鼓励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推广太阳能屋顶系统。
实现智能化生产作业和精细化生产管控,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多晶硅:扩大突破高纯电子级多晶硅;硅棒/硅片:支持大尺寸单晶硅棒拉制,研究大尺寸、低损耗、超薄片切割技术;晶硅电池:持续提升p型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开展n型TOPCon、 HJT、IBC等高效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光伏组件:支持开发应用多主栅、无损切割、高密度封装等高效组件生产技术,加快钙钛矿、叠层等新型电池组件研发与产业化。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量产化转换效率显著提升,形成完善的硅料、硅片、装备、材料、器件等配套能力。
此外,根据国家发改委2021年12月31日消息,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开工,规模约75GW,剩余约22GW将于今年Q1陆续开工。开发长寿命、高安全的BIPV光伏构件、光伏瓦,支持建筑屋顶光伏行动。
需求端来说,海外受益财年节点与关税空窗期,一季度需求有望超预期,国内则受益全年装机高热情、大基地项目推进超预期、组件价格明显下降,一季度需求也有望陆续恢复。具体来看,多个生产/技术环节均被囊括在内,在对制造设备提出智能化需求的同时,《计划》也指明了多个制造环节的技术进步方向。设备:促进智能化生产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同时,《计划》在拓展智能光伏技术耦合部分中还提及,支持智能光伏制氢等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加快开展制氢系统与光伏耦合技术研究。
制造端方面,目标到2025年,光伏行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应用端来看,目标则是逐步扩大光伏在绿色工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业、乡村振兴及其它新型领域应用规模,形成稳定的商业运营模式,有效满足多场景大规模应用需求。
另据智汇光伏不完全统计,2021全年国内光伏新增并网量有望达60GW,同比增长四成,超过行业预期的45-55GW装机水平。提升逆变器系统安全性实时监测处理、在线PID抑制与修复等智能化技术;光伏材料、零部件与装备:开发高质量封装胶膜、光伏玻璃和背板产品,开展高效封装用导电胶、异形焊带、智能接线盒等辅材辅料。
一方面,《计划》提出建设智能光伏系统。另一方面,也对智能光伏在工业、交通、建筑、农业、乡村、电站、通信、创新应用八大领域的应用作出部署。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构建智能光伏产业生态体系为目标。积极开展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建设示范。鼓励智能光伏在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中的应用。总体上,《计划》主要从制造端、应用端两方面切入,指引产业发展方向。
支持智能光伏产品在光伏发电系统踏勘、设计、集成、运维、结算、交易中的应用。促进5G通信、人工智能、先进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光伏产业融合创新。
国盛证券周一报告认为,从供给端来看,伴随硅料价格下降、硅片薄片化加速,产业链成本压力将得到缓解。开发柔性薄膜电池大面积均匀积沉技术。
另外也包括了光伏发电终端、光伏关键器件、光伏系统支持工具、户用光伏系统、设计、集成、运维等多环节。光伏产业再次迎来重磅文件。